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我国国企资本结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资
产负债率过高;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负债结构科学性匮乏。基于
此,笔者又阐述了改善国企资本结构的具体策略:拓展筹资途径,
力求权益资本规模化;改善金融与保障体系,打造良好的优化环境;
不断扩大资本债券市场规模。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弊端;优化举措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2)09002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果欠佳,造成此局面有多方面的
原因,既有产权制度不够健全的原因,又有企业经济负担过重的原
因。但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长期以来欠
缺合理性,也是导致国有企业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资本
结构缺乏科学性,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其一:传统计划经济
体制对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导致国有企业领
导层理财思想过于陈腐,仍然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二:不少国
有企业的领导层在制定企业资本结构的重大决策时,存在失误,令
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对国有企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
此,如何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让国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已
成为当前不少经济学专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现笔者将对我国国
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问题进行相关探究。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显著特点
f(一)资产负债率偏高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情况是一路飙升。据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从2000年至2010年期间的负债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水平。而这种负债并没给国有企业带来效益。因为过去的十年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效果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而企业在经营下降的状态下大量负债则会陷入亏损之中。因此,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扭转经营亏损下的负债僵局。我国国有企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其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已经由银行贷款的方式取代了财政拨款的方式。并从一九八四年开始让银行对市场流动资金进行统管。国家当初实施这一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想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对企业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和限制。可是,实践证明国家的这一美好愿望并未实现。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的体制存在缺陷,借贷双方因为产权不明晰而形成信贷软约束,使负债的比例畸高。并且用银行贷款取代财政拨款,国家财政对企业几乎是零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兴企业则完全是依靠银行贷款建立而成,成为典型的“零资金”企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