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在这场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中,非理性成了最后的胜者。事实上,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是理性地采取合作性博弈,还是非理性地采取对抗性博弈,关键就在于利益期望这一环节。假如说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那么,当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是理性还是非理性,就要看双方在博弈的时候,理性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在曹操轻松得到了刘表的荆州之后,却遭遇到了赤壁之战的惨败,从此三分天下之势形成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战略功亏一篑。有人说,曹操的这次失败,是偶然的,只是方针的制定上不
f够周全。其实,运用博弈论来解释,曹操的失败是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无法避免的。首先,在曹操一统天下的战略中,荆州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荆州却是东吴的要害,所谓敌之要地即我之要地。曹操和谋士们都有所疏忽,没有认识到巩固荆州的重要性。其次,曹操的谋士们多来自北方,他们熟悉、了解北方的情况,更了解曹操的北方对手,但是对南方的了解就相对不足了,他们缺乏必要的“知彼”条件来做出正确的战略。如果一方面,留曹仁、满宠守荆州,加紧训练水军;又回军许昌,大力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另一方面,保持大军的“引而不发”,充分利用“挟天子”的优势,从政治和军事上威慑对手,同时开展以外交为主的战略,等待时机。那么,恐怕历史当真就有可能改写了。当时在南方最难过的恐怕是刘备、诸葛亮了。他们手上只有从刘琦那儿骗来的万余水军,又没有生存空间,搞不好真的要转而去投奔吴巨了。吴蜀联盟也会彻底不存在。刘备不敢去投靠孙权,纵然因为受到曹操的威胁,刘备和孙权可能会有结盟关系,但占据联盟地位主导的必然是孙权。孙权和周瑜、张昭这些人都清楚刘备是只厉害的“虎”,不能收为己用故要想方设法除掉。只要曹操不进攻,使得孙、刘同盟的基础不存在,而刘备根本没法从孙权这儿占到什么便宜。从博弈的结果来看,刘备选择入川后,同样的情况肯定也会发生。赤壁之战后,刘璋是因为曹操的军事威胁才邀请刘备的,那么,随后也就难免会发生互相猜忌的事情。因为当时刘备的局面还很艰难,虽然外面有诸葛亮的援军,兵力也强大得多。但刘备入川之初只有孤军一支,兵力悬殊,又外无援军,深入敌腹,无论地理条件、人心所向、粮食供应都成问题,纵使诸葛亮再有才能,也很难有所作为。等到曹操将荆州变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时,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可望形成了。但其中还有一个变数,那就是孙权是否会趁曹操在荆州未站稳脚跟时偷袭荆州。不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