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上没有过失了。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假借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而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的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汇聚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海。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并且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黄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f《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不需要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今:没有)5、吾从而师之。(古:两个词。跟随、而且今:表目的或结果)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今:很多人7、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三、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被动句1、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