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征求意见稿)
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I62002)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病史:(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2)凝血象及血小板检查: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
3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
1
f(2)头颅MRI扫描:对本症可确诊。(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患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I6200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
f5心电图;6头颅CT扫描;7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片、MRI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青霉素类或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静点;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术后72小时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