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作者:侯志军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6期
摘要:课改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老师和学生的心田。在新课程的崭新空间里,我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何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本文拟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几方面加以思考,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愉悦性、自觉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1101
一、科学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课前如能充分的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的去收获知识,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课外预习过程是一种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学习过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将使学生成为一个会独立学习的人,从而使他终生受益。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对“课外预习”的内容、要求、方法作精心的设计及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预习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各种文体特征,我根据不同文体设计不同的预习方法。如状物类、写景类、游记类的文章、片断采用“小画板”的形式,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所学懂的内容用图画来表达;“我当小导游”将自己所看到的景点介绍一下,并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记叙文和散文通常采用“资料小仓库”的形式,让学生收集课文中涉及的知识性问题的资料;“我自己读懂了”,要求学生把自学学懂的最精彩的部分记下来;“小问号”,让学生把经过自学发现,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通过这样的预习,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唤醒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二、合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创设快乐的课堂情境
同样一篇文章,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如痴如醉,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只好闭目养神,上课简直成了受罪。为何会有这样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涉及到了课堂40分钟的运作问题。首先要注重课堂的导入,导入若能得法,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趣的导入法有故事导入法;实物导入法:例如教《乌鸦喝水》时,教师先准备好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带进课堂。学生一见实物,定然兴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