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B.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C.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D.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f21、梁启超说:“共和政治的土台,全在国民。非国民经过一番大觉悟大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发生;非继续的觉悟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维持。”这说明()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D.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22、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23、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B.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右倾错误
24、下图是漫画《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作者意在说明()
f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C.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曲折性、复杂性D.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答题;第27、28、29、30题为历史学科选做题四选一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西晋“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