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3抗SSA(Ro60)抗体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4抗SSA(Ro52)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是一个非特异性指标,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相关性,在很多疾病处于稳定期、控制好的情况下会显示阴性;如果阳性会提示复发或者优先于其它指标预警,起到预防提示作用。此指标合并其它指标阳性,常会提示预后不好。
5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1。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6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7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81977年,Wolfe及其同事首先在多肌炎病人中描述了抗PMScl抗体,并把该抗体
叫做抗PM抗体。在1984年,Reichli
与其同事经过研究,发现了抗PM1抗体的更准确的特征和命名(抗PMScl抗体)。在5070的所谓的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可检出这些抗体,在这些患者中可合并出现多肌炎(PM)、皮肌炎(DM)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抗PMScl抗体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中的阳性率为3,在多肌炎和皮肌炎中的阳性率为8。9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
aud’s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10抗PC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其阳性率仅为3%
f11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阳性率为4090。
1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核小体抗体,但是,由于用传统的核小体制品进行检测时,高达70的硬皮病患者血清也呈现阳性,使得抗核小体抗体作为SLE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这一应用价值受到了很大限制。欧蒙印迹法中用一种由欧蒙实验室拥有的专利技术制备的新的核小体制品作为抗原基质,这种改良的核小体制品纯度高,经电泳证实只含有核小体单体,不含H1、Scl70、其它非组蛋白和残留的染色质DNA成分。用该试剂进行检测时,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的特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