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332008)
引言为了加强计量标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准确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对计量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计量标准的考核、已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监督管理。2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JJF11172004《测量仪器比对规范》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GBT40912001idtISO82581991《常规控制图》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术语
f31计量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注:本规范所指计量标准约定由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组成。32计量标准考核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开展量值传递资格的确认。33计量标准的考评在计量标准考核过程中,计量标准考评员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价。34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由计量标准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它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注:如果计量标准中的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通过检定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可以由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通过B类评定得到。如果计量标准中的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通过校准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由校准证书得到。35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
f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并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计量标准的等别或级别。36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对给定的计量标准,由规范、规程、仪器说明书等文件所给出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37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注:1这些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计量标准;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2重复性可以用示值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38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注: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