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给选秀类电视节目带来的启示
摘要:在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普遍陷入困顿的大背景下,《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以优异的成绩让处在迷茫之中的选秀类电视节目看到了希望。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从选秀理念、导师团队、机制创新、节目质量等方面归纳提炼出《中国好声音》受到观众欢迎、获取成功的真正原因,从而找到提升选秀类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着力点,对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中国好声音;选秀;电视节目;制播分离从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开始算起,选秀类电视节目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30年。2005年《超级女生》的空前盛况标志着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但自此之后,选秀类电视节目迅速衰落,不少节目甚至因为内容低俗而被国家相关部门叫停。在这个大背景下,由灿星制作斥资从荷兰引进的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于2012年7月正式在浙江卫视上映。由于品质较高、模式新颖,《中国好声音》迅速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继《超级女生》之后再次创造了选秀类电视节目的收视奇迹,获取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并非偶然,多方面的原因共同成就了这档优秀的选秀类电视节目。一、突出声音回归正途作为选秀类电视节目的重要一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声乐类选秀电视节目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然而,由于盲目模仿和片面追求收视率,声乐类选秀电视节目逐渐偏离了以声乐表演为核心的轨道,过度包装、绯闻、毒舌、炒作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庸俗化。《中国好声音》摒弃行业积习,拒绝炒作,突出声音的主体地位,回归到声乐类选秀电视节目的正途,令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中国好声音》以为华语乐坛选拔出一批坚持音乐梦想、富有音乐才华的人为宗旨,自始至终坚持声音是选拔优秀选手的唯一标准,并通过有别于传统选秀节目的“盲听”模式来保证选拔的客观与公正。在“导师分班”阶段,选手开始演唱时,四位导师皆背对舞台而坐,若被选手的演唱打动,才按动按钮转过身来。也就是说,在做出选择前,导师们完全看不到选手的台风和相貌,只能依靠选手的歌声做出判断。这样就有效杜绝了声音之外的因素对导师的判断造成干扰,这个过程被称作“盲听”。很多人都非常欣赏这种模式,认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音乐或者声音本身得到了“提纯”,能最大限度地确保选拔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