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在认识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基础上,能够举例说明基本自然地理要素如: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在认识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分析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交换,并举例说明其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3、能以一定的区域为例说明生物或某一地理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力目标:尝试领悟并掌握区域分析与综合的地理研究方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学习、生活中能提出相应的地理问题: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有什么影响?如何发展变化?过程与方法:以生物为线索,通过不同案例的学习,了解生物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产生新功能、统一的演化过程)形成地理环境,一个要素改变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影响,进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情感目标: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态度和责任感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教学法、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风光录象作为背景材料导入新课。引出由气候、地貌、水、生物等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桂林山水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活动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看书本P93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用示意图表示出图中的物质循环。3用示意图表示出图中能量流动的过程。4如果这棵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在我国西部地区能成活吗?为什么?
1
f思考这棵树如何自养?在这四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带出生物循环和生物的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相关知识。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空间形式的整体性表现。思考这棵树如何自养?过渡到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的学习。活动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整体性功能”内容是本节的难点。特别是“平衡功能”。通过教材中P94活动的案例分析藏羚羊的生存环境,说明数量变动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在改造环境的活动中要注意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平衡。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