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并采取了诸多的对策。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搞了那么多活动,可落实在学生身上的东西并不多。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很多问题,我想就其中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德育的定位问题这里面的问题很多,我主要谈德育与智育的区别问题,可以说,它是德育工作是否有实效的关键,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1、智育主要解决知不知的问题,而德育主要解决信不信的问题。德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任务。智育主要告诉学生道理,让学生由不知到知,而德育更重要的是这个道理你信不信。因此不能简单地讲知识,而要把道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人应该诚实,这个道理学生都知道,但怎样把它变成学生的价值观,这是德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智育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主要解决行不行的问题。智育要解决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行不行的问题。现在有些教师上思想品德课讲得多,练得少,说得多,行得少,因此造成学生知行脱节,讲起道理来可以头头
f是道,可落实到行动上全吹了。这样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德育必须解决行不行的问题,一定要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关于德育的内容问题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小学德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内容必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必须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德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假、大、空”,抽象的口号式的教育过多。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小学德育必须突出“小”字,从教学生坐立、行走开始,让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2、内容要贴近实际,讲究一个“近”字。德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学生对脱离实际的内容不感兴趣,致使德育成为“无效劳动”、“低效劳动”甚至“负效劳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特别强调“近”字,力图使教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在计划经济制约下的德育是“纯而又纯”的理想型教育,教师只讲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不讲假、恶、丑,学生带着理想化认识走向社会,一碰上假、恶、丑就不知所措,甚至被污染。现在是由理想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