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森林生态学2016年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作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的各
个圈层的关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并推动着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2、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的温度、水分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
物发育节律成为物候。3、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
同或相似的适应途径和方式,产生生活型。4、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成为建群种。5、冗余种:6、生态位:一个物候在群落中占有的空间、资源情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
能作用和地位,及上述因素随时间而发生变化。7、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
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狭义概念)。8、生物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
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物入侵。9、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
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10、全球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的变化。二、简答题(每小题14分,共计84分)1、生态因子根据性质的分类。生态因子按性质分类有:(1)、气候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2)、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3)、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等;(4)、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5)、人为因子: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作用;2、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的机制。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萎焉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1)缩短生活史,如短命植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活史,这类植物降水后,当土壤水分满足植物需要时,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