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从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包括强化认知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大“三自”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人际沟通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化心理适应的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挫折能力加大实践性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等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从而最终促使大学生顺利适应新的社会角色。
2、心理态度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大部分的学生持认同和积极支持的态度,数量占据样本的9378,其中有3887的学生表示积极支持。对于自己是否考虑过创业,7327考虑过,1011正在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前景的预测,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还不错,但存在一定难度,而2038的学生认为难度很大,只有1243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是充满信心的。
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基本态度来看,大学生对于创业的难度有较为客观的认知,对于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具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但创业的困难和创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影响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同和支持,甚至选择进行创业的实践。
大学生是否会进行创业实践,同在大学期间是否自觉地关注创业,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大学生是否自觉地关注并参与到学校所提供的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去,也是衡量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普及与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对于大学生创业心理能力的调查,主要涵盖了抗挫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创业倾向的学生的创业心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创业倾向性越强其创业心理能力越高。而参加创业课程的学生的创业心理意识(自主性、冒险性、创新性、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等)、创业心理能力(抗挫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均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创业课程的学生。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持支持态度,充分表明了大学生对于通过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所面临的困难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对自己毕业后是否进行创业持保留态度。
f3、领导能力
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创业能否成功,与创业者的素质关系极大。一般认为,创业者应具备以下特质:
领导能力是协调技术和工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