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第2章知识归纳总结
知识结构图:1力:(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单位:牛(N)
形变
(3)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改变
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弹簧测力计及原理(5)力的测量正确使用
起点(或终点)→作用点
力的图示法长度→大小
箭头→方向
(6)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
2力的种类: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1)重力
找重心的方法:1支撑法;2悬挂法。
(2)摩擦力:
f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
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①两个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
产生条件②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必须相互挤压。
③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三要素作方大用向小点:::与(在物初接体中触相阶面对段上运只(动是可方利把向用作或二用相力点对平画运衡在动计物趋算体势滑中方动心向(上相静))反摩。擦力)
种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滚动摩擦力。
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
4二力平衡:平衡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应用
5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惯性的利用和防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定律(条件: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6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知识详解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单位为米t
/秒或千米/时。5.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6.物体形变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