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附件6.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
课程名称:无损检测新技术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基础课□其它: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仪器、机械、材料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32教学方式:讲授适用层次:■硕士
■博士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大学物理、电磁学、电路理论、理论力学课程组教师姓名武新军(负责人)徐江康宜华职称专业年龄413447学术方向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教授讲师教授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机械电子工程
课程负责教师教育经历及学术成就简介:课程负责教师:武新军
教育经历:1989年9月1993年7月,焦作工学院本科;1993年9月1996年2月,华中理工大学硕士;1996年9月1999年1月,华中理工大学博士;1999年2月2001年8月,华中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2001年9月200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200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200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成就主要从事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无损检测新技术,在磁性检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以及众多企业合作项目,先后研制了储罐底板漏磁检测仪、磁致伸缩超声导波检测仪、脉冲涡流检测仪、电磁超声检测仪等仪器。合作出版专著《数字化磁性无损检测技术》,参加编写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曾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等省部级奖励5项,目前,正在参与制定有关红外检测的ISO标准。
f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无损检测新技术相关的电磁学、弹性动力学等的基础理论,并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磁性和超声等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仪器、机械工程类研究人才的体系中,本课程对于增强学生在相关领域研究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第1章常规无损检测方法(4学时)§11渗透检测§12磁粉探伤§13超声波检测§14电涡流检测§15射线检测§16声发射检测第2章涡流检测新技术(8学时)§21涡流检测电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