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份公文存在多处错误。请从公文的构成要素、写作规范等方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如何修改。6分)
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关键岗位和职责》意见的信函
环办函〔2012〕第1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人社部、公安部、国防科工委、卫生部办公厅,中核集团,广核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环保部核安全中心、各地监督站:根据人社部和环保部发布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11]106号),我部组织编制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关键岗位和职责》,对核安全评审、核安全监督、民用核设施操纵与运行、核质量保证、辐射防护、辐射环境监测及其他与核安全密切相关工作领域等执业范围中的关键岗位和职责做了规定。现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关键岗位和职责》(征求意见稿)印发你单位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后于2012年10月30日前书面函复至国家环保部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办公室。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幸福村路38号,邮编:100088,电话:010822124436,传真:01062258373,Email:hua
baobuhea
qua
163com。附件:1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关键岗位和职责;2《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关键岗位和职责》编制说明。
国家环境保护部(印章)二零一二年五月十日
六、综合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片段。回答文后问题。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听到、想到和说到“底线”这个词。例如,升学招生考试的录取线,居民生活不能低于的贫困线,道德所不能突破的底线,法律所不允许践踏的底线,商业谈判双方各自坚守的让步底线,等等。上述种种底线,虽然具体形态和标准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性,都是主体依据自身利益、情感、道义、法律所设定的不可跨越的临界线、临界点或临界域;一旦跨越了,主体的态度、立场和决策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可以接受,变成不可以接受。换句话说,底线是指不可逾越的红线、警戒线、限制范围、约束框架。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会出现行为主体无法接受的坏结果,甚至导致彻底失败。所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底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临界值,一旦量变突破底线,即达到质变的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其中就蕴含着底线思维。所谓“预”,就是预知、预见、预防、预备。所谓“立”,就是立住、站起、成功、胜利。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知道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