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当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
32020年4月19日
f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6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当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小幅上升,从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下降到104万人,下降到93万人。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下学期到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083人。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全市经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当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5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当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7岁,农村小学
42020年4月19日
f文档仅供参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