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②③①D.①③②B.②曲线的起伏是逆城市化的结果
甲乙丙丁
)
A.①曲线的变化是由人口密度影响的C.③曲线的起伏主要是由交通通达性决定的
D.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和该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
f11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
丙各类产业迁出丙地价上涨
B.甲各类产业迁出C甲交通拥挤D甲地价上涨
乙交通拥挤
乙地价上涨
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D.⑤⑥阶段
乙各类产业迁出
12左上图所示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右上图的哪个阶段A.①②阶段B.③④阶段
C.④⑤阶段
右图所示的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试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13~14题。13.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A.aB.bC.cD.d
14.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化分别是A.u和tB.u和sC.v和s
D.v和t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f15.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①补充地下水④解决城市洪灾A.①②②减少土壤侵蚀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B.①③C.③④D④⑤③增加下渗量
16.为降低城市暴雨带来的损失,城市施工建设应采用的措施①扩大绿地面积③增强预报、预警A.①②④②完善蓄水,排水系统④改进路面材料透水性B.②③④C.③④⑤
⑤提高个人防范意识D.①④⑤
右图示意甲、乙、丙三个地区的农业基本情况。读图完成17~19题。17.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乳畜业C.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8.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C.刚果盆地
B.墨累达令盆地D.塔里木盆地
19.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机械化程度B.充分利用水资源C.合理开垦当地土地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的在阳台空间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的农
f业,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性与自给性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