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转变性格与战胜强迫症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把已定型的性格特征或症状消灭掉,再用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代替之。强力压制某一性格特征,与压制某一症状的后果是一样的,非但无效,而且使特征或症状加强,造成恶性循环。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才领悟此理。假如你想铲除某一特征或症状,不要跟它硬抗,先接纳它。性格特征与强迫症状一样顽固,突
f然转变是不可能或不正常的,只有避免强烈的心理震荡,在微小的心理激动中渐变,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的。一个真正的老实人,偏不承认自己老实,而且迫使自己表现得强悍,就会平添诸多苦恼。承认了,如果他认定吃亏是福,就没啥说的,如果他心有不甘,就在某种适度的张力作用下,去行动吧。
删除20100825102512欧米一月二月三月我发现,重复行为是人确定安全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类结绳记事的年代,捕获一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古人把猎物和绳结一一对照,重复若干次,才能确定自己的财产。后来有了数字运算规则,再后来有了算盘,仍须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核算,不过重复次数越来越少了。直到发明了电脑,甭管多复杂的运算,一输入就出结果,既快又准,无须重复。人类的进步,是以越来越少的重复(时间的节省)消除不确定性,获得安全感为标志的。人类个体的生长史,是人类发展史的缩影。婴儿吸吮母亲的奶头,不光为了吃奶,温暖的乳房还给他带来安全感。所以,婴儿一般都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即使停奶后仍持续很长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刺激的增多和兴趣的转移,儿童吸吮这一动作的频率将逐渐降低,直到母亲的乳房不再是他获得安全感的证据时,吸吮动作就停止了。一个婴儿如果对乳房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将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埋下心理障碍的隐患。两三岁的幼儿独自在房间里玩耍,隔一会儿就到隔壁房间看一次,以确认妈妈在身边,如此反复数次仍不放心,有点像成年人的强迫行为了。长大一点后,他看妈妈的次数会减少,到了四五岁,他知道妈妈即使不在身边,也不会平地突然消失,可以放心地自己玩半天了。可见,获得安全感对儿童性格的健康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它能使儿童逐渐减少确定安全感的次数,并顺利过渡到新的反应模式。我认为,一切心理障碍都有一定的不良性格基础,核心是一个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