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斗、人世楷模”。他担任北大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D
【解析】在当时思想界复古逆流盛行的情况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实
际上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6.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
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新文学、批判旧文学,故最有可能出现题干中的对联。
2
f7.2011临沂但丁说:“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
俗话写诗的人称为诗人。”陈独秀说:“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
会文学。”二人在文学语言运用上的相似主张是
A.推动文艺复兴
B.通俗化平民化
C.进行文学革命
D.体现人文精神
【答案】B
【解析】推动文艺复兴、体现人文精神的是但丁的言论,倡导文学革命的是陈独秀,综
合两者言论,都倡导文学语言运用上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8.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
奋斗。”在他一生的奋斗历程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同盟会纲领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讨袁宣言》
【答案】C
【解析】三大政策中的“联共、扶助农工”即为唤起民众之政策,“联俄”即为“联合
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9.《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林则徐说:我销;洪
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应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答案】B
【解析】林则徐的“我销”指的是销毁鸦片;洪秀全的“我反”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康有为的“我变”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的“看我的”指的是他领导的革命活动。四
者均有历史依据,斗争方式不一致,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A、C、D
三项都不正确。
10.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