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概论》第1章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3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国内外会展的起源;
2了解国内外知名会展活动;
3熟悉国内外会展经济活动现状。
教学重点:
国内外会展起源及会展经济活动现状
教学难点:
国内外会展经济活动的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1.以讲授为主,由会展案例引入会展活动发展历史;
2.在讲授中,结合教材插入国内外会展发展历程中的会展活动实例,提高
课堂讲授的有趣性;
3.多媒体教学,配置丰富的形意诠释及与会展活动相关的影视图片、视频,
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会展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第页
1
f《会展概论》第1章课程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引入:
一、西南地区知名会展介绍二、案例“未来展馆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华网《2014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及展馆发展现状结论:中国展览业将在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同时各城市展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分析:了解国内外会展发展历程及个阶段特征,对推动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会展的起源一、我国会展的起源根据会展活动的产生时期、活动的举办形式不同,可分为4个阶段;1原始阶段(原始社会末期)(1)形式:物物交换(2)特点:时间、地点不固定;具有展览基本特征:“陈列”、“展示”。(3)产生背景:社会化大分工带来了专门从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的部落,为物物交换提供了基础。2古代阶段(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具有商业性质和展览会雏形的集市产生与发展时期。集市包括市、集、庙会等多种市场交换形式。
(1)市指人们交换产品的场所到西周发展成为官府控制的市场,市坊制开始流行。到宋朝,市的地域、时间限制被打破,市的商业色彩越来越浓。(2)集展览活动的雏形。发展: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唐宋以后得到大规模发展。讨论:谈谈对重庆集市的认识。
2
旁批
f特点:地点较为固定;举行时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参加者主要是农民和手工业
者;彼此之间的交易活动实质上是生产者之间的产品流通。
称谓:中国古代草市;中国北方集;两广、福建墟;四川、贵州场;江西圩;
统称集市。
(3)庙会
讨论:谈谈对庙会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产生背景:宗教活动
发展:历史悠久,唐朝已经流行,宋朝继之,明、清盛行。
特点:因宗教事件并在宗教场所产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