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理论偏重3)要敢于使用理论。如何使用描述:1)描述2)解释3)预测
3、人格的界定3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二独特的心理行
为模式。32人格基本性质: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功能性。
4、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1)人格理论研究交融趋势2)人格实证研究整合趋势3)人格功能完善化趋势4)人格研究方法多样化趋势5)人格研究动态化趋势。
f1、弗洛伊德11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11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112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11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本能的支配,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12人格界定:没有对人格进行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潜意识是某些被排斥于意识之下
的心理内容和过程。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决定人的大部分行为,在早期,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潜意识。到了晚期的理论体系中,潜意识的地位从人格结构的改变转变为一种心理现象的描述。
13人格结构: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间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131地形学模型:1)意识组成成分: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组成。特点: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2)前意识: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组成成分:前意识位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由不能即时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作用:检查作用,不允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3)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他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主要成分: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的道德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132结构模型:1)本我,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是基本的驱力源;A无意识与本我的关系:包含与被包含B特点:最难接近、最有力C组成: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D作用:躯体能力转化为精神能力,贮存起来并提供给自我和超我。E目标:追求快乐,遵循“快乐原则”F本我满足欲望、获得快乐的方式:a反射动作b想象现实:原始过程。2)自我:A概念:人格中最理智的、符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