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25、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表面性和生动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点具有间接性,普遍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6、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实践觉得理论,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7、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
28、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形式。29、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0、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唯物主义就是反映论。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32、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曾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3、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的属性。34、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数、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决定力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5、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10
f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36、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37、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地收生产力的制约。
38、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39、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中国革命的根本动力是农民。
40、我国现阶段的两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
法律部分1根据法律的产生及其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根据法律内容的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3、根据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4、根据法律内容的重要性、效力及制定程序方面的不同而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5、根据法律指定主体及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为过内法和国际法。6、对法起最基础最根本的是:经济7、对法的性质起最更本的作用是:政治的性质。8、我过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10
f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自治条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