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材理解
一、教材说明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建议1准备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2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课文的时间线索非常明显。分别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待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明确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读、想想、
第1页
f画画,对文章的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3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
第2页
f静而神秘。本文语言流畅、优美,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