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有正面宣传效果的会议、事件和决议,专注于对论证现实政治合理性有帮助作用的历史因素的发掘。很显然,所谓的官修党史是与中共党史意识形态功能、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功能、为现实服务的直接的使用功能相对应的。
2学术性的党史研究(或简称学术党史、民间党史)。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中共党史研究主体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许多致力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学者们从被动依附现实政治需求转向学术自觉,并且开始尝试着用规范的学科语言系统解读中共党史,逐渐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消极因素的影响,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的方法不断丰富,一些跨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系统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甚至部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手段也被应用于中共党史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大批国内外党史档案、历史资料纷纷解密,使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化出现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
3非政治性亦非学术性的党史研究(或称之为另类党史研究)。在一些党史研究者(或者党史爱好者)中,存在着既不与现实政治需要相一致的政治性党史,也非从学术化层面研究党史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研究态度很不严肃,为了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和引人耳目,不顾客观事实,不惜歪曲党史,以戏说,调侃,甚至丑化、妖魔化党史的手段,对党史进行十分随意的“全新”解读。也许是出于对学术性党史研究理论的缺乏,或是对长期以来党史研究政治论断式的报复性排斥,这种既非政治性亦非学术性的另类党史研究,经过网络等开放性大众传媒以及海外媒体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和恶劣的,轻则混淆视听,重则会颠覆部分党史领袖人物的历史地位,甚至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稳定。
二、对三种研究实践的认识
尊重历史事实,探索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首要目的。通过学术性的研究,中共党史才能给人以一个全面的、不偏不倚的客观面貌。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研究中也可以找到现实政治发展的规律。因此历史官修党史和学术党史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不过,无论政治性党史研究还是学术性党史研究,都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官修党史研究注重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在指导思想和相关概念、结论和提法上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官修党史在很长时期里坚持革命史观的写作思路,一部内容翔实、涉及社会发展众多层面的中共党史容易被简单地描述为中国革命史和路线斗争史,出现严重片面化的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