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答案】C
2
f【解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中“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全球化”是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B项忽略修饰,原文是“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D项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