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作者:刘莹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西汉古墓、三国吴简、南方长城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阐述,分析总结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的现状,探讨其保护的优化路径,使其适应文化全球化与现代文化的消费需求,并为促进其他地区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南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23402
湖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湘西苗族民歌、麻山锣鼓、新化山歌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澧州夯歌、安乡硪歌、华容夹叶点子、嘉禾伴嫁歌等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湘儿女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无论在音乐、文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口
1有助于深入湖南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传统音乐能直观地体现湖南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传统音乐中有不少山歌、小调仅有当地人口头相传相授,或者是一些片段的记载。这就需要音乐专业人士进行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并且完善记录下来。对这些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普查、记录、梳理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不断提高对湖南传统音乐文化认识的过程,其对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2有助于完善湖南非遗保护体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非遗的内涵、保护方法及理论研究等亟需加强。首先,通过加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查清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的“家底”。同时,通过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分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和落实保护方案。
3助于探索湖湘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值。随着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文化经过现代化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影响着主流音乐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带动音乐文化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