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
名词解释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
们都是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茶陵派:明代前期以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而在散文创作上,则与台阁体没有太大的差别。
茶陵诗派:从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
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前七子:明中期的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王廷相、康海、边贡和徐祯卿七人的文学
群体,他们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后七子: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的后“七
子”起来抨击“台阁体”,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口号相号召,本欲纠正“台阁体”的流弊,但多泥古未化,重在模拟,成就不大。
唐宋派: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主张诗
宗初唐,文宗北宋,理论上的建树主要在散文方面。他们认为复古派的文章死摹秦汉,既不通顺又无生气。所以他们只主张复唐宋之古,特别是北宋欧阳修、曾巩诸大家。
公安派(公安三袁):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
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种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的性灵说,就成了公安派论文的核心。在文学上还主张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他们的作品抒发个性、挥洒自如、清新流畅。
李玉:清代戏剧家,是苏州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一、人、永、占”以及《清忠谱》
等,并且编定了《北词广正谱》。他的作品以明亡为界限,前期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后期多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从明末苏州社会生活中取材。
“一人永占”:指明清之际戏曲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