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1、电视综艺节目的演变阶段及其与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关系【从节目的演变过程中也可以看出观众的地位由“观众你听我说”到“观众请你说”转变】
电视综艺节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同时对应着四种主导类型,即:表演、游戏、益智、真人秀
(1)表演类综艺浪潮,明星表演:《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一方表演,一方是纯粹的看客,《综艺大观》被认为是每周末的“小春晚”。
20世纪80年代刚刚经历了文革浩劫的中国人一方面还在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咀嚼着回忆里残存的痛楚一方面蒸蒸日上的社会语境又使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真、善、美等失落价值的强烈渴望。因此晚会类型以其精致追求奇观化形式以及崇高的主题与宏大的仪式感对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了莫大的慰藉。与后来的游戏节目相比这时平民的欲望表达是含蓄的、理性的、内敛的较少掺杂物质诉求的而主要表现为在审美静观中享受有节制的“中和之乐”。
PS《综艺大观》案例分析
1990年,前身为《文艺天地》,后改名《综艺大观》,每周六在央视一套现场直播。延续春晚的风格,被看作“小春晚”。
捧红了倪萍、周涛、曹颖等一批着名主持人,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这种节目形态已不适合现在观众的需要,收视直线下滑,由盛入衰。2004年10月被央视末位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欢乐中国行》,它涵盖多种艺术品种,更强调互动
f性和时尚性,还走出演播室,尽情展示祖国各地的风采。
(2)游戏娱乐综艺浪潮,游戏明星:《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
内容全面游戏化、明星嘉宾成主角,观众从消极的看客变成积极的参与者,主持人明星化。
随着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达到了某个临界值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也发生了愈来愈显着的裂变比如从理想的变为世俗的从精神的变为物质的从集体的变为自我的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人们对快乐尤其是感官快乐的欲求急剧膨胀他们不再为寻找身体快感而感到罪恶而是将其视为评价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价值尺度成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歌词里所唱的那样“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
’tworrybehappy”在这样的价值观影响下这一时期反而变得越来越凝重、严肃、僵化的晚会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而轻松愉快的游戏节目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普罗大众寻找快乐、实现快乐的伊甸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