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代化建设看作是拥有大量计算机设备即可,经费投资方向自然而然地偏向于计算机基础设备,而忽略信息资源的建设,造成购置的信息基础设施闲置、资源浪费、信息化建设进入重硬轻软的认识误区,导致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现象。
需求不到位信息资源是为了服务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支持普通员工的业务操作。当前企业信息化建
f设一方面缺乏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需求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员工还没有形成主动的信息需求意识,缺乏将自身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的动力。即使提出较明确信息需求,但由于信息共享度差,信息价值低,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缺乏信息需求动力是信息孤岛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标准不统一信息化起步早的企业,10年前甚至20年前就开始实施面向业务操作层面的部门业务计算机应用,这些企业的部门主要从部门内部的业务出发,开发满足部门业务操作的管理系统,每建立一个应用系统就单独建立一个数据库,这样不同的应用就拥有不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不同版本,各个数据库自成体系,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数据编码和信息标准也不统一。
管理体制问题若从深层原因看,是管理的条条框框阻碍了信息的畅通。企业的职能部门分管了企业的各项业务,无意中也分隔了企业内的原本应该统一的信息数据。因为管理信息化需求的不同,提交者关心的重点缺乏全局观,企业统一的业务流也未能反映到全部的信息系统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孤岛也是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上的“孤岛”的映射。
体现:
第一,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不论是企业信息化,还是政务信息化,都有一个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人们容易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而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而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信息孤岛”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发展,不去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还让新的“信息孤岛”继续出现。第二,认识误区。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数据”的认识误区。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甚至成了“追新族”,使网络设备“换了一茬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