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注意: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以下装袋。
五、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厘米的塑料筒截长45~52厘米,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厘米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六、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气雾消毒盒)2克平方米熏蒸灭菌、杀虫。气温28℃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袋,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七、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液,覆盖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袋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平菇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省工省时,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但平菇是一种活的生物,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