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崇仁二中7题。(4分)赠从弟刘桢亭亭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B.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其中以“上松”的坚忍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D.本诗以松柏为喻,以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凋的顽强生命力,象征一种高洁、坚贞的情怀。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2分)A.诗的前四句集中笔墨写松树的内在品格,后四句则重笔描写松树的外在形象。B.颈联通过描写松柏在残酷的冰雪环境中却仍然是那么挺拔壮美,再一次衬托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c.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D.全诗采用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另外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二)阅读下面言短,完成第811题。(12分)秦穆失马秦穆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追而及之岐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
f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为韩之战,食马肉者三百余人,闻穆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遂克晋,虏惠以归。
〔注释〕①车败车坏。②右服四马拉的车,中间的两匹叫服,旁边的两匹叫骖。右服是指居中两匹中靠右侧的那匹马。③失通“佚”,逃走。④野人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这里指居住在岐的里人。⑤还通“旋”,“随即”的意思。⑥遍饮给每一个野人都喝一些酒。⑦韩之战即秦晋韩原之战。⑧遂最终、终于。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秦穆出游而车败B吾恐其伤汝等c遍饮而去之D以报食马之德9.解释中加点的词。(3分)1及()(2)为()(3)克()10.请翻译中画线句子。(4分)1野人方屠而食之。(2分)(2)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2分)11.秦穆见野之人宰杀了他的马在煮着吃是什么态度?这种态度换什么回报?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古诗积累。(8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