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和社会公共领域。针对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率的重复建设,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航空、邮政、通信、电力、能源等垄断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高全社会资本投资效率,消除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等不切实际的企图,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r
32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r
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和“保八”增长任务的完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形成的超规模货币投放也将产生一定的负作用,致使后期的不良贷款随之增多,金融风险加大。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还不十分稳固,企业销售收入增速还未走出“过冷”的蓝灯区,企业仍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其生产经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需要延续一段时间。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在着眼“保增长”的同时还要“防风险”。货币政策应适度微调,在控制货币和信贷总量的同时,结合财政政策将资金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优化相关的产业和行业,监测资金流向,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是在经济扩张期更要防范金融风险。r
33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r
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房地产市场在经历短暂的“萧条”后再度升温,111月份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双双创下我国住房改革以来新高,房价也随之大幅上涨。目前,过高的房价已远远超出居民实际购买力,市场火爆背后的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所演化的资产泡沫已成不争的事实,房价过快上涨不仅增大金融风险,还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r
但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挤压房地产泡沫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一方面当前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存在企业、地方政府和投资性购房者共同利益支撑的房价上涨动力。因此,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挤压房地产泡沫应解决房地产建设中的住房结构不合理、配套实施不健全和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实施一整套方案,通过“综合疗法”救治房地产业的顽疾。一是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二是尽早颁布实施物业税,增大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成本,限制囤房者和炒房者数量;三是落实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规范标准,完成房地产配套设施建设,减少住房者上学难、看病难等社会问题后遗症,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