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渠道,双方能否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今国际形势下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通过研究阐述了中欧贸易关系摩擦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并提出中国面对贸易摩擦应采取的对策,本文研究中欧经贸关系的目的就是理清这么多年来中欧经贸的发展及碰撞问题,并且指出以后中欧贸易的方向,方法及方式,为以后中欧经济的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也为解决贸易间的摩擦问题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法。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从国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的研究多是侧重于对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研究即使有对非欧盟成员国的研究也缺乏针对性很少有专门针对中欧贸易关系的研究。国内已有的关于中国和欧盟贸易关系的研究则多是基于一般理论和现状上的分析具体数据和实证上的翔实说明和论证则比较少。1998年6月29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美、日、俄同等重要的水平,加强中欧政治对话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人权问题上,欧盟连续两年决定在人权会上不提出、不联署反华提案。欧盟与中国关系的主要法律框架仍然是《1985年欧盟中国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该协定涵盖了经济和贸易关系,以及欧盟与中国的合作计划。在1994年和2002年,通过信件交流确定了欧盟与中国间的广泛政治对话,使该协议得到了补充。欧共体和中国1975年建交,1978年4月签署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以最惠国待遇。中欧贸易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从国内的文献来看,国内对中欧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还是挺全面的,国内的学者比较重视同欧盟的经济发展交流。如下面就是一些相关的研究。刘金源2004回顾了近年来的中欧经贸关系包括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直接投资情况、财政技术合作情况等对中欧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反倾销、配额、普惠制等对中欧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做了前瞻性分析。
4
f孙丽2005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中国与新入盟十国的产品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中国与新入盟十国相比出口产品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同时有相似的出口产品结构产品高度可替代而新入盟十国对欧盟有交通、地理等优势所以欧盟东扩后必然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同时还会造成投资转移新入盟成员国将吸引更多的投资由于新入盟成员国将采取欧盟统一标准中国产品进入欧盟的门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