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2003~2004年之交,随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意义深远重大。与此同时,我们对此也须有清醒认识。在中国欧盟关系中,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
「关键词」中欧关系;经贸关系
2003~2004年之交,中欧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这期间,中欧双方各自发表的重要政策文件和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明确建立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中国、欧盟(欧洲)和世界局势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动的背景下,中欧在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上出现愈来愈多的共识与共同利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在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确定建立完全自主性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利于中国、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在这一进程中采取了前所未见的积极主动行动,2004年几乎成为中国的“欧洲年”,并为发展对欧关系成立了新的相应机构,表明双方都在重新认识对方,并已从中得出重要结论。
循着上述观点思路,本文重点研究中欧关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侧重贸易投资方面;探讨促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重点考量中欧关系政治、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不对称性以及如何寻求更多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中欧关系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中国欧洲联盟关系,特别是在经贸领域,近年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中欧双方仍需进一步努力,包括拓展经贸合作、妥善解决分歧摩擦等。(一)历史最好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欧盟驻华使团团长安高胜语)。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法律保障。12003年,欧盟已经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不久有望成为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经升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区外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125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44,进出口总值已接近于日本(1336亿美元)和美国(1263亿美元),增长速度则超过日本(311)和美国(300)。同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1975年正式建交时双边贸易额24亿美元相比,2003年已为当年的52倍。截至2003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