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着一些问题。这一点,国内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中肯的分析。其中高建(1999)指出中国企业与国外相比,RD经费投入差距大;一体化专业效益差;以及创新研究过于关注“科技推
f动”。除了这三点之外,笔者认为企业不大愿意冒风险;企业的研发以及中间试验环节与市场及生产脱节也是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重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在创新主体市场中的企业普遍“缺席”的情况下,许多政策选择难以奏效。因此,技术创新研究如果仅仅限于研究“架桥”方式的话,是很不够的,还需研究原有科技、经济体系的“搭桥”需求,研究促使其自觉“架桥”的机制,以及如何去降低“架桥”的风险和成本。由此,才能找到从制度上确保创新主体到位的途径。第二,企业不愿意在技术创新中的风险融资中冒险。风险投资公司只能解决有限的“激进创新”的风险分担问题,而大量的渐进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些对中国尤为重要却不一定要风险公司的介入。弗里德曼说,美国为数不少的高风险的技术创新活动“几乎一成不变地是由几个人来提供资金的,他们以他们自己的资金或者他们的亲戚朋友业的资金来冒险”。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如果不进行创新活动那才是件冒险的事。第三,中间试验环节与市场及生产相脱节。至于中间试验,它却是创新必经环节,但把它“实体化”为一个基地,是否就是一种优化的选择现实中的不少中试基地,往往成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结构,其结果甚至与初衷相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呢企业建立RD机构当然不失为必要的选择,但问题在于不少企业的科技人才仍处在闲置状态。在某些高科技园区,真正的高科技也并不一定“热门”,这又是为什么第四,迄今为止我们已提出过不少“一体化”命题,如产学研一体化、技工贸一体化等,但关键在于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并使它又能体
f现出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效益。第五,一些创新研究往往具有“科技推动型”色彩:给定一项技术,然后去研究小试、中试、批量生产乃至市场销售等各环节面临的问题。也许更重要的是另一种模式:即从企业出发、面向需求的创新研究,可能更适用于市场的发展。2、对策探讨(1)必须“产销学研”相结合,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是一个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生产,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的动态过程,它包括技术发明的开发、试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等阶段,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这就要求“产销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国内外科技力量的作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