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能力。但也有其
局限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都要求会计信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
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这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因
为过度的谨慎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歪曲,甚至造成人为地操纵会计计量。企业的目的在于最大
限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的计量常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
重要的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区分重要项目与
非重要项目的标准,从质和量的方面都未能做出规定。如果企业将重要项目按不重要项目处
理,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实际
情况。从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原则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
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方法,要主观
确认量和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无形资产价值的
确认及摊销、金融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所以,经济越发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
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
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地反映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从历史成本原则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记账依据问题,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其缺陷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资产价值难
以准确反映。因为资产的实质是在于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但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
就无法体现这一经济实质,企业中存在着大量不良资产,形成的部分原因就是由历史成本计
量造成的;收益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中与物价变动相关联的数据缺乏现
实解释。
empire
ewspage123下一页
另外,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
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
化,社会活动、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
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
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
一激励与约束体制存在
的不是分析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