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结果能够替手段辩护(为达目的
不择手段)4.自我监控5冒险性6自我效能八、心理现象的构成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2)情感过程:情感(3)意志过程:意志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兴趣爱好需求动机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九、归因1.归因理论:我们队个体行为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解释个体特定行为的意义,在观
察个体行为时,我们总是试图判断这种行为是由内因还是外因引起的。2.归因偏差:人们总是把个人的成功归为内部原因,把自己的额失败归为外部原因;即使
有充足的证据,人们也总喜欢把他人的成功归为外部因素,而把他人的失败归为内部因素。前者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后者称为基本归因错误。十、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个体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十一、态度:态度是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急急的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态度主要由情感、行为和认知三种成分组成。十二、期望理论公式:P(激励强度)V(效价)E(期望值)
f十三、管理中常见的社会性错觉1.选择性知觉:指观察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选择观察到的信息
而造成的错觉2.晕轮效应:指人们以事物的某一特征为依据,忽视或扭曲事物其他特征而造成的错觉。3.对比效应:指由于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而使知觉失真的现象。4.投射:也成像我效应,是指人们假定别人与自己相似,从而根据自己的情感、兴趣、
动机、个性去判断他人而造成的错觉。5.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一种错觉。6.近期效应:指人们根据他人当前的行为来判断他人而造成的错觉。7.近期印象:指人们在第一次接触对方是对对方的综合感知。十四、组织承诺(1)感情承诺:指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赖以及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2)持续承诺:指员工感受到的留在组织中比离开组织更高的经济价值。(3)规范承诺:指员工基于道德及伦理原因而产生的留在组织中的责任感。十五、认知失调理论1.认知失调:泛指态度之间的不一致,或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和谐;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
会令人不快。2.失调后的个体的努力倾向: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即个体寻求的是把失调降到最低
程度。3.失调后的个体的改进动力:失调不必推动个体做出改变;改变的动力受以下要素影响
(1)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2)失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