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基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探索“人文德育”有效途径的思考
作者:官缦丽吴纹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5期
【中图分类号】G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2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而学校德育实效性并不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学校德育要摆脱当前困境,重新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集合本学校实际,挖掘传统、特色、文化、人文等因素,努力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工作创新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实现人文德育的最终目标。
一、人文德育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企业家,教育家博恩崔西说:“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由此看出目标的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明确学校德育目标“人文德育”的内涵。
“人文”,《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它蕴含在诸多领域之中,仅教育而言,它就有人文素质一说。即人文的礼仪素养和品德。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其要点是:其一,它关注的对象是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其二,它的目标指向是“使人真正成为人”,使人更富于人道精神。其三,它包含一种德育观念,包含一种育人的倾向。
“德育”,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德育和人文的关系上看,德育是对人文的最直接最自觉的精神阐释和守护。在一定意义上说,德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德育具有人文思想的内蕴,人文可以通过德育加以传导。具体表现第一,德育中的人文充分肯定、尊重和珍视人的个性发展的合理性需要。第二,德育中的人文促进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第三,德育的目标是促使社会每个人成为富有个性、多种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此,我们认为“人文德育”,是一种以人为本,坚守人文情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德教育,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沐浴着人文情怀的光辉,人格得到尊重,身心得到愉悦,人性得到完善,进而推己及人,影响社会,促进和谐、推动进步的教育。
中山实验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立足校本,将“创造适切每个学生发展的‘人文见长、多元发展’的实验教育”作为特色化建设的定位,并从人文管理、人文德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