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七律,回答问题。(共9分)咏白海棠(1)薛宝钗(曹雪芹)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2)。欲偿白帝(3)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林黛玉咏白海棠(4)林黛玉(曹雪芹)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3分)【机读题
16.下列各项中,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
A.薛诗首联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表现了豪门闺秀稳重谨慎、端庄矜持的仪态。B.林诗颔联“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借得”一词,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清芬四溢。C.洁白如玉的白海棠一洗颜色,素极反艳,但因多愁而不能没有泪痕,刻画出了花儿用哀愁报偿白帝化育之恩的款款深情。D.两首律诗皆托物言志,薛诗含蓄浑厚,林诗风流别致,薛诗中白昼掩门,郑重浇花的种花人,林诗中用白色绢袖揩拭泪水的秋闺怨女,都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f17.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薛、林两诗的末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五、阅读小说,完成1820题。(13分)分析题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老师笑笑,点点头。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