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排水体制选择的原则
分流制指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规定出降雨少的干旱地区外(降雨量一般指年均降雨量300mm以下的地区)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由于一些老城区已采用合流制,故规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同时规定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照规划的要求加大排水管网的改建力度,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如过有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地区,此地区应提高截流倍数,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减少合流污水和降雨初期的污染。
截流制合流制排水方式
出水至污水厂
进水
截流井调蓄池进水
道溢流至河
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
调蓄池
出水至污水厂
f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的对比
低影响开发(LID)进行雨水综合管理的规定
雨水综合管理是指通过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防止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面源污染是指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排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被污染的现象。
城镇规划时,用渗透、调蓄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减少进入分流制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的雨水量,减少合流排水系统中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可以有效地防治内涝灾害,还可以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的具体措施包括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雨水渗透涵养地下水也是雨水资源的利用。
f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内涝防治的规定
城镇内涝防治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是通过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完善、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
工程性措施:建设雨水渗透设施、调蓄设施、利用设施和雨水行泄通道、对市政排水管网和泵站进行改造、对城市内河进行整治等。
非程性措施:建立内涝防治设施的运行监控体系、预警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等。
进行排水系统设计时,从较大范围综合考虑的若干因素
1、国内经验,污水和污泥可作为有用资源,应考虑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污水污泥要在对其安全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情况的论证和评价之后进行。
2、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相协调包括较大范围内综合考虑会不会影响临近区域;几个区域同时建设时应考虑合并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这种建设方法经济效益好,但施工时间较长。
3、如设计排水区域内尚需考虑给水和防洪问题时,污水排水工程与给水工程协调,雨水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