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中公教育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科技人员变富创新才能更劲
【背景链接】2015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说,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应当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在基础研究收入保障机制外,还要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深度解析】现状不可否认,科技创新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发展战略成败。科技创新如此关键,相关从业人员理应有一个体面的收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科技人员的收入难与其工作的重要性相匹配。譬如高校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囿于传统经费管理机制,往往只能从研究经费中分到“小块蛋糕”又如扎根在工厂的一线技术师和工程师,他们掌握着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却因长期栖身工厂和跟机器“打交道”,不仅常被认为是普通蓝领、流水线工人,收入上也难言可观。而科技人员收入偏低,并不意味着我国科研投入不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左右,其中财政科技支出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2014年国家财政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资额达到124万亿元,绝对值约占GDP的2更是位居全球第二。砸进科技界的钱并不少,为何科技人员的收入上不去原因分析究其原因,一方面,科技领域的资金分配严重不公,且存在科研贪腐。如基础学科科研的支持力度仍不足,有院士曾吐槽,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该领域科技人员大多还靠“死工资”,拨款若“不给力”,收入很难上得去技术人员的收入与贡献不成正比,他们掌握着企业甚至产业的技术命脉,但按现行规定不能从项目中获得直接经济收益即便是在高校或科研所,“不差钱”的也主要是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技术进步奖得主,一线研究者、实验人员的待遇普遍不高。此外,频频爆出的科研贪腐案,也令本该到位的学术资金,中饱了个别人的私囊。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机制体制仍存弊病。有的科研项目明明已经具备市场开发价值,却受限于现行的科研制度,或拿不到分成,或因科研人员隶属高校,一旦投放市场或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本可以为科技人员带来丰厚收益的科研成果,一直停留在论文形式,或“沉睡”在实验室里。参考对策
f汕头中公教育
综上所述,中公网校专家认为,要让科技人员合理合法富起来,必须对症下药、改革现行科技创新体制。首先,应加强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再高精尖的技术也离不开基础研究,况且比起应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