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议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
作者:郑蓝钦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主要对信息共享空间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广大师生的需求、图书馆实际情况、空间规划、资源配置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与服务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166320引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各高校的图书馆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学习要求,创新了一种图书馆信息空间服务模式,即信息共享空间,并在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空间规划及资源配置进行分析,进而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1信息共享空间的基本概念Do
aldBeagle认为信息共享空间主要是指在整合数字的环境下,建立在一定的物理空间之上的一种专门提供服务和组织工作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美国教育委员会认为信息共享空间主要是指在图书馆中增加相应的资源、软件、计算机实验室等一些能够对图书馆进行访问的资源,将人员、资源以及空间全部都归纳到图书馆服务中去;而我国的学者孙瑾则认为信息共享空间主要是指由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建设的一种具有技术设备的一站式信息服务模式,着重强调共享与协调,并对用户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目前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基本概念,业界人士众所纷纭,但是大致的意思是相同的,即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是在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将知识库资源、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并在相关的技术人员、指导人员、参考人员、多媒体人员等的共同合作下,为用户提供的一种一站式信息的服务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构的核心是从馆舍物理层和网络虚拟层出发,通过一定的支持层的支撑,将空间、资源和人员进行有效构建整合。信息共享空间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信息共享空间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其次,信息共享空间具有适应性,能够比较快的适应不同的技术开发和环境的变化;再次,信息共享空间具有群体性,能够提供足够的协作群体活动范围;最后,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