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记录实验数据。
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s
从公式v=t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4页。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测量平均速度【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车下滑一段时间运动的路程,然后运用测量的s和t的值计算小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实验过程】1用木块将带槽的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的数据填入表中。后面测得的数据也都填入表中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t1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在斜面顶端的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f【实验记录】
s1=
t1=
v1=
s2=
t2=
v2=
【实验结论】上半段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全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反思小结】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教师点拨】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正式实验之前应该多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数据更准确。2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即坡度要适中。【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测量平均速度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的原理是__VST_,图中还缺少的器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