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东方文学史概述
东方是文化概念,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主要有东亚中国文化圈、南亚印度文化圈、西亚伊斯兰文化圈,拉丁美洲古代有印第安文化圈、近现代有西班牙语文化圈。非洲有北非阿拉伯语文化圈、东非与南非英语文化圈、西非与中非法语文化圈。
东亚中国文化圈(多神教)
在亚洲,东亚中华文化圈主要指中国及其深受中国影响的三个国家日本、朝鲜、越南,主要宗教有中国的儒教、朝的萨满教、日本的神道教等。儒教主要特征: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儒家思想:儒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儒学以解释其尊奉的经书为任务,始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在鲁国办教育,以解释西周以来的典籍书诗礼乐易为宗旨,晚年又编修鲁国历史《春秋》,从而为儒学创建了基础。孔孟之时儒学的开拓者,后来的儒家著述,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说,都大大超过了孔孟学说。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或学术形态,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先秦时期的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到了汉代,儒学成了经学的支柱。魏晋时期的儒学则受了玄学的影响。宋元明时期的儒学,主因经以识义理,成为理学。清代儒学重视古文经考据又演变为不同于汉学的经学。近代儒学受西学的影响,有西为中用的特点。
中国四大小说:《三国演义》与明清历史小说,《水浒传》与明清英雄传奇,《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小说,《红楼梦》与明清世情小说,影视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日本神道教与文学:记纪创世神话:天国的伊邪那歧命神与伊邪那美命女神,兄妹交合生出日本列岛和诸神,预示着日本文学的中存在着强烈的性意识;兄妹内婚象征着日本社会有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确立夫唱妇随的夫权伦理观念。伊邪那美命女神死后,伊邪那歧命神想洁净一下身体,洗左眼时化成天照大神(太阳神),洗右眼时化成月读命神(月亮女神),洗鼻子时化成素盏鸣尊(风暴神)。天照大神管理天界,月读命神负责夜国,素盏鸣尊治理海洋。天照大神派遣天孙下治苇原中国,日本历代天皇都自命为天照大神的后裔,声称君权神授。对太阳神的崇拜成为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教义的基础,天照大神当然成了日本神道教所崇拜的主神。
奈良时期文学《万叶集》(汉化),平安时期文学《源氏物语》,镰仓时期文学《平家物语》江户时期文学《俳谐七部集》,19世纪文学家夏目漱石(西化),20世纪文学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影视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