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费用,因而导致信息成本的增加。其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成立内部监管机构对会计计量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动态因素多多,导致一些资产尤其是以现值计算的衍生金融工具无法获得明确的价值,即使企业投入足够人力物力也不一定能获得需要的信息,此外,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也不完善,这些都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降低。
(二)容易导致利润操纵,粉饰财务报表
公允价值依靠交易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而会计人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太健全,管理当局往往为了自身和相关人员的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利用投资收益指标或者利用金融资产的计量和重分类等手段来调节利润,从而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
(三)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公允价值可靠性低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众多,然而总体素质却并不高。尤其是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间不长,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估值技术和估值模型等并不完善,导致会计人员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很欠缺,实践经验缺乏,相关专业素质比较低。除此之外,会计职业道德不高也会让会计人员容易受高层管理人员的指使,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综上所说,由于各个因素的影响,企业最终列示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
三、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加深理论知识研究
由于各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并不一致,国际会计准则也没有明确统一规范,因此要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首先应当加强各国在该领域的学习和交流,对关键理论形成共识,并以文件形式确定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而各国市场发达程度不一,市场环境不同,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操作上也应该在国际会计准则的指导下结合本国情况。我国市场尚不发达,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更应加强规范,做到从准则到准则。此外,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和估值模型等也应该在准则的指导下逐渐完善,并随市场的发展而有所创新。
(二)健全市场机制,建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审计监管机构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因此要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就必须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