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的认识、采纳、应用能力差,良种不良法的现象依然普遍。传统、粗放的饲养管理仍然是目前大部分村屯肉牛养殖的主要模式,从而导致肉牛培育程度差、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不高、个体产肉量少、综合效益不高。4、基础母牛特别是高代杂交能繁母牛外流严重。18年,全镇肉牛存栏6750头,其中能繁母牛2430头,仅占牛群的35,能繁母牛数量严重不足。佛塔、头道等肉牛老改良村经过十多年不间断的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已培育了一定数量的高代杂交母牛,但自18年以来,由于高代杂交母牛市场价格好,而且深受外地客商青睐,养殖户在利益的驱动下,纷纷将高代牛出售,从而导致高代杂交能繁母牛大量外流。能繁母牛数量不足已成为制约XX镇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重视。另外,近年来,
49
f随着劳务输出及劳动力转移市场的培育,群众在比较效益后,外出打工人数急剧增加,农户家中一般都只有老两口和年少的孩子,只能减少或放弃肉牛养殖,这是全镇各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阳光、黑牛背等村尤为突出,以前饲养10头左右肉牛的农户目前减少到34头,饲养56头的减少到23头,且目前还有下降的趋势。5、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发展后劲。肉牛产业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存栏基础,但生产方式转变的步伐不快,传统分散的小生产仍居主导地位,目前全镇肉牛养殖基本上是分散饲养,户均饲养46头户居多,整个肉牛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稳定的生产量和供求关系,另外全镇肉牛生产合作化程度低,没有一个成型的合作化组织或协会来统筹协调全镇的肉牛产业发展,对扩大生产规模和成果的延伸、巩固、提高困难大。三、发展思路随着牛肉生产数量的减少和消费者对牛肉营养和安全性的重新认识,牛肉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牛肉价格的上涨趋势还将继续延续。从我镇肉牛业的现状调查来看,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正在迅速提高,农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正在恢复和提高,只要加强引导,典型引路,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的扶持,就会加快发展,就能把肉牛产业培育成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针对目前我镇肉牛产业的生产实际,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要使肉牛产业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提高
59
f认识,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把肉牛产业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
1、产业发展前景定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