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学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引导发现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通过合作讨论,使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形成合作的意识,产生合作的愿望。五、关于学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分析、探索、讨论,确定出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小组探究交流,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开拓了思路,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意识到:数学是生活实际中的数学、大自然中的数学,萌生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愿望。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复习铺垫: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有关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速算比
f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1、45+(-23)3、-28-(-37)5、(-29)+(-31)7、16-(-12)-252、9-(-5)4、(-13)+06、(-16)-(-12)-24-(-18)8、(-42)+57+(-84)+(-23)
从四排学生中个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板演6、7、8、题。通过比赛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迎合了学生好胜的心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题目进行评判,对优胜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其他学生加以鼓励,使他们意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要有信心,要有高昂的斗志。通过练习,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特别是减法法则,加深了印象,这符合教学论中的巩固性原则,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二、新知探索:1、出示引例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记作上升45千米+45千米下降32千米-32千米上升11千米+11千米下降14千米-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米?让学生分组探究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难得出两种算法:①45+(-32)+11+(-14)②45-32+11-14=13+11+(-14)=13+11-14=24+(-14)=24-14=1千米=1千米教师随之提出问题: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