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第八条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应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建设工程
2
f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附件),报项目负责人审批。未经审批的,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现场,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护装备应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安全有效。
第十条进行人工挖(扩)孔桩作业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签字审批和专家论证。
人工挖(扩)大孔径桩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北京地区大直径灌注桩规程》(DBJ0150299)和本规定有关要求。作业前强制通风不得少于30分钟,作业中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强制通风。监护人必须进行现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索,每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一条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二条施工现场委托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分包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并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管理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
3
f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
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第十四条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
浓度值等。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应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信息公示牌,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信息公示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