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邓小平在教科文领域进行大力整顿的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两年徘徊期邓小平在教科文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1977年底,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用排除法。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拨乱反正的主要内容。带④的选项不选,正确答案就出来了。3.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给了一个生动的情境,但实际是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相关基础知识,联系所学可知,他把小篆统一为全国标准文字,要求通行全国,所以答案为B。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点评:此题很简单,实际是考查关于中国文字演变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4.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始终抱守天朝上国的观念,鄙视西方人对西方的称呼为夷物,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了解西方,逐渐认识到了西方的强大,转而学习西方,才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夷狄观念,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对外观念的改变传统夷狄观到平等观念的产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论是物理学上的一种突破,但是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物理学这一个范围,它的影响还在于哲学的领域。他告诉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的影响
f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进步思想。明清时期出现了进步思想,这种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用非选举的“议会”来讨论国家大事,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ACD不符合史实。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新民本思想7.A【解析】略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文字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写工具,二是交流传播的需要。文字的演变是由人民所创造的,并不是由古代帝王所创造,①错误。中国汉字的演变也说明了是对中国传统文字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摒弃,④错误。故选B。考点:中国汉字的演变脉络和趋势。点评: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总体趋势是由繁到简。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于1902年20世r